编者按
潮起海之南,扬帆自贸港。海南自贸港建设七年来,海南矿业聚焦战略性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从单一的铁矿石业务,拓展至“铁矿石+油气+新能源”三大赛道,成为海南企业紧抓自贸港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在自贸港启动封关运作之际,人民日报海南分社记者深入海南矿业,记录转型之路,并于10月14日发布融媒体报道。
地处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的石碌铁矿,素有亚洲第一富铁矿之美誉,但到2017年12月,露天资源面临枯竭,地下开采需要新技术新投入,产量一度腰斩,从400多万吨降到200多万吨。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是前所未有。2018年4月13日,国家支持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消息传遍世界,海南矿业的控股股东复星国际、海南海钢集团开始依托自贸港政策推动单一矿产企业的国际化转型。
“当时发展定位是战略性矿产资源,考虑过黄金等有色金属矿产,综合考虑过各种成本和发展前景,最后着眼到锂资源,也是看到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海南自贸港政策。”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滕磊回忆。
2020年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不久,海南省“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陆海空”(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优化升级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于是,海南矿业总投资10亿多元的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工厂项目花开洋浦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今年5月,首批合格产品下线,产线全流程打通,从海外进口的锂精矿,享受自贸港进口原辅料“零关税”政策。
“我们的目标市场是日韩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厂家,来料加工、两头在外,享受自贸港简税制、低税率的优势,叠加产业链布局,让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东说。
为保障氢氧化锂项目生产所需的锂矿石供应,2023年海南矿业出资1亿多美元从英国上市公司手中购得非洲马里布谷尼锂矿控股权,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自有优质矿山和先进加工产线一体化优势的锂资源上游企业。
跳出昌江并非不要昌江。海矿石碌铁矿分公司总经理宋永亮指着一块重达168吨的巨石告诉记者,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体积最大、品位最高、质量最重、保存最完好的单体赤铁矿石,被称为镇矿之宝。
“这块巨石上世纪90年代就发现了,当时需要200多万元才能从石碌岭上运下来,还要额外修路架桥。”宋永亮说,“之前也不是不想运下山,而是想不明白运下来干啥,现在省里县里大力发展文旅,我们也要吃上旅游饭。”
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后,海南矿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固本培元,磁化焙烧项目将铁金属回收率提高到85%以上,并且全部尾矿可用作建材原材料销售,无尾矿排放的绿色矿山建设奠定工业旅游基础,目前已完成矿业博览园建设,正申报工业遗址,继新材料之后,文旅之花也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