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矿新闻
HaiNan Mining News

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 | 聆听75载的红色回响

  • 2025-05-01发表 | 浏览次数: 105


今年5月1日,是海南岛解放75周年纪念日。75载栉风沐雨,石碌铁矿这片热土,见证了海南从战火纷飞到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今天,让我们循着老一辈革命者和矿山建设者的记忆,聆听这段跨越时空的红色.



“大部队登岸时,敌机轮番轰炸、扫射,每次三架。海水里、海岸边、渡海大军向岸上涌动。战斗非常惨烈,沙滩上、海岸边,一拨又一拨的敌机向大军进行疯狂地扫射和轰炸,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一片片倒下……渡海大军用机枪还击,打下了一架敌机……”


这是从海南矿业离休的老同志吴淑友,回忆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登陆作战的壮烈场景。


当时,吴淑友作为琼崖纵队独立团二营五连的炊事员,跟随部队开拔至白马井,准备接应渡海大军。


图为2020年,在公司工作人员的采访下,已经90高龄的吴淑友(左)讲述早年参加琼崖纵队的事迹。


根据她的回忆,海面上,解放军的木船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奋勇前进、来回穿梭,将渡海大军源源不断地送上岸来。大约到了下午4、5点钟,在琼崖纵队配合下,渡海的战士们跃入齐腰深的海水,顶着枪林弹雨向岸上挺进。


吴淑友的炊事班在海边的村庄里,为战士们准备茶水和吃食。那时目睹的惨烈情形,让她刻骨铭心。


渡海大军成功登陆后,与琼崖纵队一起乘胜追击国民党残余部队。吴淑友随连队迂回临高、澄迈、定安、琼山等地到了海口,并在海口见证了解放军的入城仪式。



1950年5月1日,解放海南岛的最后一场硝烟散去,海南岛宣告解放。几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为了恢复战后社会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和自然资源,军管会计划对石碌铁矿进行接管。


林勇,当时是军管会的一名军管干事。幼年时,他跟随叔叔漂洋过海前往泰国谋生,并在泰国加入了共产党。1949年,随着国内战争的节节胜利,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蓄势待发。受中共旅泰支部委派,林勇也回到家乡加入了解放海南岛的队伍。因为他早年曾在机器厂打工,有着机械及铸造方面的从业经验和技术,以及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于是被派往石碌铁矿,参加石碌铁矿,以及矿石运输的重要通道——八所港及“石碌—八所”铁路的接管工作。


图为海南岛解放前的石碌铁矿。


然而,那时的石碌铁矿,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后,由于管理不善,屡遭盗窃,加之经受了两次台风的侵袭和反动势力溃逃时的蓄意破坏,已经是举目荒凉:厂房被焚毁,设备遭到严重破坏。


反动势力甚至还企图切断矿石运输通道,在八所码头、矿桥还安置了炸药,幸好我军行动神速,在5月1日清晨赶到,顺利接管。这条矿石输送的“生命线”才幸免于难。


林勇到任以后,积极开展对石碌铁矿的恢复工作,从整编队伍着手,他组织人员对厂房、设备、物资进行全面清点造册,编制保管、修复计划,为石碌铁矿的复工和此后大规模的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石碌铁矿恢复生产后,职工们在露天采场的矿卡前召开大会。


图为早期的选矿厂。


经过几年的恢复,做足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后,党中央决定,于1957年,正式恢复石碌铁矿生产建设。1956至1985年间,石碌铁矿经过一期恢复建设工程、二期建设工程和三期扩建工程,铁矿石年产量从110万吨提升至460万吨。在这30年间,为国家提供优质铁矿石5000多万吨。


经过三期建设工程,选矿厂已经初具规模。


在露天采场,电铲和电机车配合进行采矿作业。


2007年,海南矿业改制成立以后,石碌铁矿的开采方式逐步从原先的露天开采转向地下开采,持续推进绿色矿山、智能矿山建设,让昔日的露天矿坑变成了层峦叠翠的生态花园。同时,公司迈向了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构建起“铁矿石+油气+新能源”的产业格局,近年来海外并购项目相继落子,海外营收已经提升至将近48%,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图为坐落于青山之间的地下采矿场主副井。


从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硝烟弥漫,到如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春潮激荡,75载沧桑巨变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今天繁荣富强和幸福美好来之不易。


今天,让我们向解放海南岛的革命先辈致敬!

向创造美好的建设者致敬!